查看原文
其他

摩根大通中国百年华章:长期看好中国市场,架起中外业务“桥梁”

橙子同学 贸易金融 2022-04-05

——访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环球企业银行中国区总裁 黄健


作者 | 橙子同学

来源 | 贸易金融(trade_finance)


2021年,摩根大通迎来在华展业100周年。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环球企业银行中国区总裁黄健在接受《贸易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自1921年摩根大通的前身公司在上海的分行正式营业,中国的市场和商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0年来摩根大通亲历了中国市场开放和发展的过程,见证万千中国商业奇迹登上历史舞台,这个百年里程碑意义非常重大。



01

架起中外“桥梁”,助力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管是贸易量、进出口量都非常可观。2021《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重磅发布,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2020年增加11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占五百强总数超过1/4。


中国企业连续第二年领跑这个榜单,其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实力、疫情得到控制后的复苏能力和国内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中国企业与全球市场的深度交融。


黄健表示,“中国企业不再只是面向中国市场,也在海外市场逐步站稳了脚跟乃至实现了领先。中国企业不应只作为国内的‘龙头’,更应该‘走出去’成为世界范围的‘龙头’。”


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出海”进军国际市场的趋势一直在持续升温,并且从过去的纯技术变为领先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向外输出。无论是“走进来”还是“走出去”的企业,跨境金融都是影响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黄健表示,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竞争,资金是硬实力。在企业选择资本及经营出海过程中,跨境金融服务需求集中涌现。以头部电商平台为例,跨境交易金额不一定很大,但笔数却非常多,对款项的追踪和高效的支付已成为刚需;对于“走进来”的企业而言,此前更多的需求是在投资建厂、生产出口等,现在越来越多需求也开始聚焦在内销上。此外,依赖于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越来越多的外资服务业机构也开始涌入中国市场。


疫情的突袭与反复,导致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超1/3,而亚洲却是逆势实现正增长的地区。其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地,仍然是具备巨大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少有6千亿外资涌入中国,相比去年直接增长了2.6%,就今年国际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依然有18000多家海外机构在中国设立了企业,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市场也被众多外企看好。


黄健表示,无论是跨国企业走进来,还是中资企业走出去,跨境金融在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融资到贸易结算,再到整个国际化、全方位服务和网络的构建,都需要跨境金融作为基础。而摩根大通作为连通中外资金以及金融市场的“桥梁”,致力于帮助企业拿到充足的资金展业,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运营中各个方面的需求。



02

强大稳健的基础设施 久久为功的技术投入


作为世界领先的全能型金融服务集团,摩根大通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业务平台,并得益于其遍布全球的资源网点、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在技术方面的不懈投入等等,继续在整个行业内保持了领先地位。在技术投入上,据了解,摩根大通每年有约120亿美元的技术投入,占到集团收入的10%。也正是得益于在技术上持续投入,摩根大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很早就在基础设施上进行布局,这也为这家公司在疫情期间保持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引进全球最先进的产品和服务,摩根大通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线。黄健认为,打造契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前提是公司具备了丰富的全球网点、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力,以及对客户整体风险的有效把控。


摩根大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清算银行,每天有超过7万亿美元的支付结算在系统上完成,疫情期间更是最高达到10万亿美元。如此高额且覆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支付结算,能够不出任何差错,得益于在科技网络、基础设施、系统建设上的大量投入。


疫情期间的2020年4月,资本市场流动性基本枯竭,企业依托现金流存活,怎样满足客户应急的金融需求成为了当时的难题。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具备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对内部流程灵活的掌握。


诚然,这不仅仅是银行数字化能力体现,更是综合能力的展现。


在疫情期间,摩根大通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充分展露了出来,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企业量体裁衣,真正实现了帮助跨国企业“走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疫情期间,摩根大通支持霍尼韦尔完成了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融资方案,该方案也获得亚当·斯密“最佳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大奖。摩根大通还推出了全数字化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是首家提供全数字化和自动化货物贸易跨境支付解决方案的在华外资银行,该方案自推出后多次获奖。



03

长远的战略眼光 长期看好看多中国市场


近些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飞跃式提升。MSCI宣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旗舰指数,自此国际资金开始加速布局A股;同年,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BBGA)宣布将从次年4月开始将中国债市纳入。


2019年,摩根大通宣布将中国政府债券从2020年2月起纳入摩根大通旗舰指数,帮助国际投资者更加充分地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这无疑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摩根大通预计在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准指数后,将为中国带来高达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另外,摩根大通也是全球首家非中资人民币清算行,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有力支持。


在资管领域,摩根大通的公募合资公司上投摩根是一家拥有300多名员工、资管规模超过1670亿人民币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品牌知名度、业务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系列。去年4月,摩根资管与合资伙伴初步达成了一项商业共识,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100%的股权。


“摩根大通非常看好资产管理,尤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进一步增长,财富的积累非常可观;另外市场可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刚刚起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摩根大通将会加大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投入,更好地把服务海外的经验带到中国的市场,在中国资管市场上发挥专长,更好地为中国投资人服务。”黄健说。


在期货方面,摩根大通的期货业务已经获得证监会核准,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期货公司。“我们之所以向证监会提交这项申请,是因为我们相信,在中国拥有一家全资的期货业务,能够帮助公司加强我们的在华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协助国内外客户,通过中国的在岸交易所完成上市商品、股权和固定收益衍生品合同的清算。”黄健说。


另外,摩根大通还加大了对本地法人银行的投入。据了解,摩根大通集团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别向本地法人银行增加了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和25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的2020年,摩根大通继续向本地法人银行增资15亿元人民币。黄健表示,这一系列注资,充分体现了摩根大通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承诺。


2021年,摩根大通庆祝植根中国的下一个百年开启之际,公司实现了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发展,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8月6日,摩根大通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摩根大通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受让5家内资股东所持股权,成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将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


大国经济、金融的变迁折射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迁的复杂深刻的背景。而摩根大通的中国故事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紧密相关。正如黄健所说,摩根大通接下来的展望,并不是将目光看在明年后年的发展,而是未来20年、50年,甚至100年发展,从布局与投资方面也可以看出来摩根大通做的是长远的布局。在期货、证券、法人银行以及资管方面都在持续加码,看好看多中国市场。


百年华章,再启新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